
这段日子,启用不到1年的张江“模力社区”又迎来了一批新住客。在这个核心承载区仅6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里,已经集聚了近50家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应用智能等多个技术领域的“潜力股”。整个20万平方米的“模力社区”区域,垂类模型上下游生态企业近200家。
上海目前初步形成西有徐汇“模速空间”、东有浦东“模力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与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
倍受鼓舞的,不光是现场的技术青年们。那天之后,几乎每个入驻在浦东“模力社区”的企业都沸腾起来了。“我们公司在‘模力社区’有40人的精干团队,在新闻上看到总书记对我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寄语,大家都很振奋,同时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光本位科技创始人熊胤江说。
“模力社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两座即将喷涌的“火山口”之一。或许类比传统的产业园区并不算大,积累的时间也不够长。但它在短期内所塑造的生态,却足以展现上海是怎样托举起一个“年轻的事业”的。
打造一个生态空间
2024年7月5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模力社区”的筹备成为会上最重磅的消息之一。 仅仅一个多月后,处于张江科学城核心位置的“模力社区”正式投入运营。
光本位科技作为第一批入驻企业,也是“模力社区”成长的见证者。“我们在‘模力社区’T1楼拿下了1504和1604两个空间办公。刚来的时候,相比我们原来所在的浦东软件园,这里似乎更空旷些,‘邻居们’也不多。但发展实在太快了,没多久,我们的下游企业已经集聚了一大群。”熊胤江说。
光计算芯片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另一条路”。它对制程节点需求不高,可以绕开先进制程的限制。与积累了大量产业经验的电芯片相比,各国在光计算芯片的研发上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光本位科技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切入光计算赛道的。
自从搬进“模力社区”后,这家技术企业与下游市场就更近了。“我们的隔壁就是达观数据,楼下是极豆科技,听说还有几家业内知名的大模型企业也要来了。”熊胤江说。下游需求爆发在即,立足“模力社区”可以说是占据了“地利”。
在浦东经营了10年,2024年,极豆科技毫不犹豫搬进了“模力社区”。“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的整体营收相比2023年增长了70%,利润也增长了数倍。”创始人兼CEO汪奕菲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为车企提供汽车AI座舱和数字化方案及全周期运营。除了看重“模力社区”丰富的上下游配套,更看重这里的算力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功能支持。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模力社区”不仅给出“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团队,最高可获得700万元的个人及团队赞助,以及最高1亿元的项目补贴”等实打实政策补贴,还通过引入一批节点性的功能平台、生态伙伴,完善整个产业区域的服务链条。
位于“模力社区”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这里能够同时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预期到2027年,该训练场将扩大到能够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开源社区,也入驻了“模力社区”。
前不久,“模力社区”还与智谱进行了签约,共同发布模力—智谱大模型MaaS平台,为下一步在应用智能领域培育C端应用落地的模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为了让整个产业生态“活”起来,以资源对接为目标的场景对接类活动,已经在“模力社区”举办了30余场,涵盖了具身智能、医疗健康、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融资对接类活动举办了20余场,通过与孚腾资本、东方富海、经纬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是员工,也是“居民”
近年来,“社区”成为许多新型产业空间的命名方式。顾名思义,它不再像传统产业园那般,只有纯粹的经济功能,而是一个集产业发展、人才服务、创新生态乃至生活方式于一体的空间,更符合当下“职住平衡”的城市发展要求,也更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岩山科技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2023年,这家企业开始在互联网业务基础上全面转型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布局大模型、类脑智能、智能驾驶等前沿科技。旗下岩思类脑研究院已首次成功实现用意念操控《黑神话:悟空》,正在落地控脑、脑控两大方向应用场景,研发服务大众的脑机接口技术和产品,拓展在脑疾病、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旗下纽劢科技致力于打造全场景的无人驾驶应用,打造了一系列适合大范围应用的自动驾驶产品与服务,加速移动出行“智变”。
丰富的业务模式,带来丰富的人才需求。基于“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多维度发展支撑”的目标,以及汇集企业成长所需的软硬件配套,岩山科技入驻“模力社区”。
“模力社区”企业的不少员工,同时也都是“模力社区”的“居民”。熊胤江说,同事们很多都住在距离公司不到2公里远的纳仕国际社区(保障性租赁社区)。“上班路上,买杯咖啡、早餐都很方便,旁边的餐饮店铺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越来越多。”
“零通勤压力”也成为极豆科技吸引人才的利器。“我们公司有200多人在‘模力社区’办公,其中,至少有十分之一就住在附近的保障性租赁房。而且政府还会给到企业一定的补贴和优惠,让我们的员工住得实惠,无形中也是在提升我们企业的吸引力,降低企业的成本。此外,当地政府给到人才的一些落户政策,也帮助我们留住了很多优秀人才。”汪奕菲说。
即将到来的6月,一个全新的、紧邻着“模力社区”的租赁社区项目也将入市。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上海张江慧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志超介绍,项目名为“纳仕|张江科学之门星庐”,将提供400余套高品质公寓,直接服务于“模力社区”及张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众多领军企业和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这里还打造了“5分钟科创生活圈”,周边配套涵盖从大型购物中心、精品超市到国际餐饮品牌、特色咖啡馆等在内的商业体。川杨河滨水公园等多个生态公园环绕,则为张江的创新创业者提供难得的绿色休憩空间,真正实现“创业—工作—生活”无缝衔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