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券商迎来新一轮“降息”潮。
上周,广发证券(000776.SZ)、民生证券相继宣布将客户资金计结息利率调整为0.05%后,市场人士预计更多券商将跟进这一调整。
有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券商“降息”主要是为了跟此前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保持一致。
所谓客户保证金是指投资者股票账户里的可用资金,没有买股票的话,券商会按一定的活期利率给投资者结算利息,而券商会将资金集中放入银行托管,赚取一定息差。因此近期的券商“降息”更多是跟进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保障自身的息差收益。
事实上,这并非券商年内以来的首次降息。界面新闻梳理,近两年券商客户保证金利率已从0.25%(年化)、0.20%(年化)、0.15%(年化)降至0.10%(年化)。
例如,东吴证券(601555.SH)于2024年7月31日发布公告,宣布自2024年8月1日起,将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调整为0.15%。此次调整基于2024年7月25日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建设银行(601939.SH)、交通银行(601328.SH)及邮储银行(601658.SH)全面下调存款利率5个基点至0.15%的决定。
一系列调整显示,券商利率政策与银行存贷款利率变动呈现高度联动性,尤其在2025年5月多家银行将活期利率降至0.05%后,券商“降息”已成为必然选择。
上述分析师指出,“券商降息的核心动因在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当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活期存款利率已降至0.05%,股份行如广发银行、平安银行(000001.SZ)等同步跟进。由于券商客户保证金以同业存款形式存放银行,其获取的同业利率通常高于个人活期利率,因此下调客户结算利率可直接扩大利差空间,增厚券商利息收入。”
以广发证券(000776.SZ)为例,其公告明确表示调整利率是“顺应市场环境变化”。该分析师指出,“客户保证金规模庞大,利率每下调0.05个百分点,头部券商每年可多获利差收入数亿元。此外,市场竞争加剧也是重要因素。券商通过降低资金成本,可将资源更多投入经纪业务创新或财富管理服务,以提升客户黏性。”
“我们跟银行保持一致,随着银行活期利息的下调而下调。对于投资者而言,降息的实际影响较为有限。”中信建投丰台区营业部工作人员王坤告诉界面新闻。
王坤称,“降息对个人投资者是有一定影响的。投资者资金账户存款,就是投资者股票账户里的可用资金。如果没有买股票,这笔资金就在账户里放着,券商会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给投资者结算利息。降息会导致投资者在券商账户中的资金收益减少,但影响有限。若希望避免利息减少,可以考虑启用隔夜理财服务,该服务风险较低。”
此外,他表示,“单个客户保证金金额通常不高,且利率降幅较小(如从0.10%降至0.05%),年收益减少以百元计。同时,部分投资者已通过券商APP签约保证金理财产品,其7日年化收益率可达0.7%左右,显著高于活期利率。”
不过,对券商行业而言,降息可能加剧分化。由于券商客户数量庞大,其资金账户中的保证金总额相当可观,因此,降低客户利率将扩大利差,为券商带来可观的收益。
“客户保证金利差收入是券商利息收入的重要部分。券商通常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为客户结算资金,而将这笔资金以同业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银行,银行则按较高的同业存款利率向券商支付利息。这种利率差异产生了利差,成为券商的利差收入来源。头部券商凭借庞大的客户基础和丰富的产品线,可通过保证金理财等业务弥补利差收入;而中小券商若缺乏差异化服务,可能面临客户资金流失压力。”资深金融分析师王剑辉指出,“券商需在控制成本与提升服务间找到平衡,未来财富管理能力将成为竞争关键。”
当前,银行与券商利率已进入“0.05%时代”,多位受访者普遍认为进一步下调空间有限。在此背景下,券商正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通过推出多样化理财产品、优化交易工具等方式留住客户资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