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杜萌
公募基金降佣新规实施已一年时间。
2024年7月1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作为公募费率改革“三步走”的第二步,《规定》明确了不同类型基金产品的交易佣金费率,这让基金交易的佣金步入阳光定价阶段,也让公募机构进一步端正经营理念,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源。
今年5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面对新要求,公募基金支付给券商研究所的佣金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截至今年3月底,公募管理人集体披露了旗下产品的佣金明细,这是公募历史上的首次。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多家公募的基金交易佣金大幅下降,不论是被动股票型基金还是其他类型基金,平均佣金费率均大幅低于《规定》提到的水平。
同样,公募管理人也首次公开披露了选择券商开展交易的标准和程序。整体而言,机构选择券商的标准包括信誉及财务状况良好、合规风控能力强、较强的证券交易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等方面。
“现在选择券商,最看重的是研究交易能力,其次是较低的佣金费率,最后才是客户服务能力。”有头部公募投研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公司对券商的选择已经以流程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主要的流程包括:将券商列为基金证券经纪商候选人、内部发起流程、签订证券经纪服务协议、年度考核评价等。
“《行动方案》提出公募要‘重回报’,要求基金产品获得超出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对收益,这就更要求券商要提供深度研究能力。”某公募投研部门负责人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行动方案》要求公募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用、基金经理个人收入等,必须与基金产品的收益情况高度挂钩,这就倒逼公募基金加大对个股的研究判断,想办法切实提高基金收益。
公募管理人今年披露的佣金明细显示,已经有券商的交易席位被“闲置”,去年下半年的股票交易金额为0。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这和部分公募将证券交易统一归口管理有关。
“为了提升基金交易效率,目前很多家公募都与券商签署了证券交易单元租用协议主协议,将证券交易统一归口管理。也就是说,公募基金基本关闭了单只基金在券商多个营业部开户获取资源的通道,基金交易席位从分散化管理转向集中化管理。”某头部公募投研负责人表示。
交易席位被“闲置”,也意味着此前“以研究换佣金”的模式走不通了。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随着《规定》正式实施,公募向券商研究所支付的“软佣”也已销声匿迹。
“过去,券商研究所可以帮基金公司采购专家咨询服务、金融终端和数据库服务,产生的费用也依然用交易佣金支付,俗称软佣。《规定》明确严禁向第三方转移支付费用,实际上就是禁止软佣支付形式。”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此前,部分基金公司使用的金融数据终端、其他类型的数据库等,都是由卖方研究部门提供,目前,这笔费用均由公募管理人自行支出。
此外,《规定》明确,券结基金不适用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的限制,这也推动了券结模式发展进入“快车道”。券结模式指基金公司将基金产品委托给券商进行结算交收的模式。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发力深度研究能力外,通过券商结算模式进行和公募产品的深度绑定、避开单一券商佣金比例15%的上限,成为一些券商的首选。
“今年年初披露的佣金数据显示,券商系公募给大股东的佣金支付比例高于15%的情况普遍存在,按照不允许存量产品转换为券结模式的要求,这些比例均将有所下调。新规定实施后,新发基金首选采取券商结算模式。”某公募产品部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共有533只新发基金采取券商结算模式,占基金发行总数量的44.6%。而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采取券商结算模式的新发基金仅有248只,占基金发行总数量的19.14%。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533只采取券商结算模式的新发基金,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有27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93只,增强指数型基金83只。为什么被动指数型基金首选券商结算模式?
“基金公司选择ETF券结更多是产品首发时期,会对首发规模有一定的诉求。而券结ETF往往与单一券商实现深度绑定,当面临市场调整、产品销售困难时,券结的产品往往能够‘逆袭’。”某头部公募ETF产品部门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举例称,去年9月10日,首批中证A500ETF“十箭齐发”,就有9只采用券结模式。
“ETF券结对券商系统要求较高,需向供应商采购相关的交易模块,支付相关成本,如果券结标的ETF产品为单市场品种,那么补券带来的预期交易量也会很少,为券商带来的资源有限。若券结ETF的规模始终无法提升,可能面临成本无法覆盖的难点,同时ETF的申赎规则、交易环节比股票和普通基金更复杂,需要持续的系统维护,规避发生交易风险。”上述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全市场能支持ETF券结的券商并不多,佣金新规的落地也会促进券结模式的推动,短期内仍然是各家会积极争取的资源;长期来看,只有将券商、基金公司、投资者三方利益综合考量,秉承买方投顾的视角,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