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机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容与进化,为区域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8月26日傍晚,东方航空公司一架A321客机平稳降落在嘉兴南湖机场跑道,这是该机场迎来的首架民航客机,标志着验证试飞工作顺利完成。上个月,丽水机场正式通航,成为浙江省第八座民航运输机场。据悉,到年内,长三角地区还将迎来蚌埠滕湖机场、亳州机场的通航。
这些机场的加入,正在重塑长三角区域航空格局,为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南通新机场效果图
世界级机场群支撑世界级城市群
支线机场作为国家机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机场虽然规模不及枢纽机场,却是连接中小城市与全球网络的关键节点。对于丽水这样的山区城市,航空运输极大缩短了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服务270万老百姓、47万华侨以及商贸旅游等需求,使地处偏远的地区也能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大循环。
机场建设还带动了临空经济区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规划,嘉兴南湖机场所在的秀洲将聚集起航空物流、航空制造、跨境电商、生物医药、快时尚等一大批优势产业,有望形成千亿级临空产业区。预计到2035年,嘉兴南湖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23万吨,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出海”的空中快车道。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先行领域。机场群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国际经验看,世界级城市群往往都有世界级机场群作为支撑。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均拥有多个机场形成的机场系统,通过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航空需求。
国内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香港国际机场已建立了紧密、多维度的海陆空联运网络;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在中山、江门启用两座航空港,开通深中、深江两条机场快线。这种“上天入地、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正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长三角正在走类似的发展路径。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等为中心,以嘉兴、南通、丽水等为支撑的多层次机场体系正在形成。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出行需求,更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与合作,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可以预见,随着长三角机场群的建设,区域航空运输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发挥。这不仅能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能,还能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从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范例。(作者为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海报设计 周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